自然之間,鄉村轉型下的家+ | 2020 Active House Award 卓越獎

浏覽量: 收藏


2020獲獎作品解析
廈門大學+法國solar brittany

Active 卓越獎

自然之間


專家評語-宋晔晧:“自然之間”是以某大學德州太陽能十項全能項目為基礎完成的。在競賽設計時充分考慮了太陽能十項全能競賽的要求,并在競賽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顯然,太陽能十項全能競賽的要求在很多方面與主動式建築的要求完美契合,充分說明了面向未來的理想建築有其共通之處。


項目地址:山東德州
設計機構:廈門大學+法國solar brittany
設計團隊:家+家

本項目的基地選址位于思明區,處于廈門大學與沙坡尾漁港之間的一座老舊閩南大厝,拟建造一座住宅。基地北側為一閩南傳統老建築,新建築加建在老建築南側,新老建築共同供一三代五口之家居住。

通過”家+“的理念,将新老建築之間進行串聯,整合傳統與現代的生活模式。從而重新激活,傳統建築中所蘊涵的魅力,發揚傳統文化。 以“加”的方式,建造一個供兩個家庭三代人居住的“家”,來滿足人們對舒适、健康、高效生活環境的需求,同時新房子的置入也為老房子的環境提升提供了契機。

01

主動性

ACTIVENESS

住宅采用智能控制系統(Delta 的 KNX 協議)來控制所有的主動式設備和立面上的被動遮陽系統,目的是整合被動系統和主動系統,通過共同協調運作協議進行控制。專用設備,會通過不同的協議進行通信。

所有收集到的信息将集中在一個服到達室内舒适,并保證建築耗能低于産電量。所有設備的用電量将被監控,并通過 KNX 務器上,以便對它們進行處理和反饋。智能控制系統通過告知居住者設備的運行狀态,并根據居住者不同的需求進行控制,使住宅智能化。


02

舒适性

COMFORT

“自然之間”擁有三個不同功能的庭院來調節室内光線、通風速率以及房屋内熱環境,創造良好的居住環境。另外,還采用了三種不同的類型的動态遮陽:屋頂上方的電動遮陽百葉、立面的竹門以及室内配備的電動窗簾,可根據不同的天氣情況進行調節。

作品還利用煙囪效應來提高建築通風效率,更高效的帶走室内熱量和水汽,提供新鮮的空氣,提高室内熱環境舒适度。

03

能源

ENERGY

建築能耗是該建築系統的優化的目标。作品上部光伏闆與屋面層之間的通風層可以帶走屋面内部的熱量,降低屋頂表面溫度。

另外,光伏闆的發電效率随着溫度的降低而提高能有效提高光伏系統的效率。測試表明住宅的光伏發電量結餘37-00 kWh,這意味着該住宅可以滿足零能耗建築标準。此外建築應用可變表皮調節,可變表皮情況下采用門窗智能通風模式,根據室外溫度控制開閉。

04
環境
ENVIRONMENT

作品在建築材料運用上強調“在地性”,設計中主要運用了稻草、木材、竹材和木屑4種源自本土的生物質材料作為主要建造材料,力求在營造舒适、健康、高效居住環境的同時,在建築材料層面落實低碳環保的理念,并結合施工管理、後期使用實現建築全生命周期的低碳環保。

此外,将場地南側水池和房屋周圍的雨水回收池連成整體形成循環系統,并利用水生植物和魚類過濾雨水,夏季水池還可通過蒸發為建築降溫,達到節能和節水的雙重目的。


05

設計亮點

DESIGN HIGHLIGHTS

結合Active House主動式建築理念, 住宅整體為光伏建築一體化系統,并結合暖通空調系統與熱水系統對室内能耗進行控制,屋面與立面還采用可變表皮進行動态遮陽與智能通風,以此來達到健康舒适的使用要求。

通過技術來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實現“自然之間” 的栖居方式,才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新建築通過一個合院同保留的老建築聯系起來,合院在為原有老建築提供較好采光通風的同時,也成為兩個家庭成員的休憩空間。

在本建築中置入了多個半開放空間性質的院落、廊道等,它所創造出的共享空間,促進家庭成員之間的氣氛和睦、和諧交往。廊院為過度空間,通過可變表皮進行輻射的調節,創造出适合停留的休憩空間。

内院為玄關,通過合理的空間布局與技術手段創造出一個熱緩沖空間,從而分隔室内外;新老建築之間,通過一個合院進行連接,使得二者不再割裂,創造出和諧統一的氛圍,使得新老建築、年輕人與老年人之間産生更多的聯系。

室内表現

06

項目圖紙

DRAWINGS







競賽其他獲獎作品将于近期在“Active House”微信公衆平台公布,敬請期待。


我要評論/留言

圖形驗證碼